中秋的酒
何慶傅
寫在文前:中秋節約同學吃著火鍋小酌幾杯。一五年中秋的時候也是在貴陽,看到百花湖鄉的玉米熟了,想起家鄉的親人和兒時玉米豐收的場景。同學們聊著咱們現在離家遠了啊,是啊,從高中到大學到工作越來越遠??墒菬o論人生的路有多長,那個樁號為K0+000的起點永遠是那個墻頭長滿青苔的小院子。就像被放飛的風箏,一頭牽著家鄉,一頭系在心上。
姥爺常說酒比人老,便品不出它的味道。
我知道姥爺生前是愛酒的。深秋的傍晚,正值玉米大豐收,姥爺就拿著酒壺坐在院子里,望著院子里堆起來的玉米,笑著說來年又有酒喝了呀。夕陽鍍在玉米上,拓在屋檐上,粘在姥爺的胡須上,我伸出小手去撫摸刺的像夏天熟透的麥芒。姥爺又泯一口酒,甘甜入喉,面露紅光,于是整個秋天都發了酵。姥姥無暇搭話,雙手像扎辮子一樣忙著把玉米葉兒編在一起,接成了一條長龍掛在墻上。姥爺望著姥姥的身影出神,這束辮子卻像放在書案上閑置多年逐漸褪色的毛筆,連同韶華一起殷在紙張里干涸。我越發好奇這壺里裝的究竟是什么瓊漿玉露,央求姥爺讓我嘗一口,姥爺說:你現在還小,等你大了就知道其中滋味了。裝著暮色的壇子一點一點被打翻,姥姥進了屋,一會兒出來了,像變戲法一樣掏出一個油乎乎的紙包塞到我手里。是五仁月餅,沉甸甸的,對我的手來說大的像一塊磚,仿佛一整個童年都啃不完。莊稼人做的東西很實在,芝麻就是芝麻,花生就是花生,冰糖就是冰糖,生怕思念沒有被全部包進去。
那個年代每到逢年過節就會有唱大戲的,十里八村的都會帶著家人來看戲。姥姥姥爺都是豫劇戲迷,我就跟著他們去看《楊家將》。然而在我看來所有的神秘感都在于后臺而不是戲臺,布衣從這間屋子走出來竟然變成了王侯將相,憨厚的人畫上了臉譜竟然變成了猙獰模樣。誰家的孩子溜進去化妝師也不攆,給女孩在眉心點個朱砂,給男孩畫個月牙。對于看戲的熱情我也只停留在開場的十分鐘,鑼镲和二胡響起叮叮又當當,臺下的人烏烏又泱泱,武將提著偃月刀身著戲袍背著四面大旗登場,笑起來?;S止啄樀募樨弁塾盅窖?。后來看到楊繼業含淚在李陵碑前碰頭自盡,姥爺不禁嘆惋,用同胞的鮮血和眼淚釀出來的酒可不好喝啊。姥爺說,在古代戲子是一種卑微的職業,可是這些人也是值得尊敬的,他們放棄了陪家人團聚的機會,來給我們演一出悲歡離合,給我們帶來歡樂。就像月亮,正是因為大部分時候都承載著缺,所以團圓的時候才難能可貴,才更有寄托。
姥爺看的太入迷,我卻早已經睡著了,姥爺把我摟在懷里面,給我披上他的大衣。深秋的空氣帶著絲絲涼意,可姥爺的胸膛像爐子一樣暖。那天夜里我做了個夢,自己像姥爺一樣去了部隊,背著旗子征戰沙場,夢被月色拉的冗長,一覺醒來已經二十六歲了。
我攬絲竹入耳,水攬明月入懷。落一幕后宮粉黛,描一筆紅樓金釵,月獨徘徊,比江南尤可哀。人生如戲臺,情節難猜,莫把音容改,涼了舊人煙袋。
姥爺走了九年了,每年秋天玉米豐收時,姥姥又會在壇子里釀上新酒。這份懷念,也被封在壇子里,隨著歲月愈發香醇。姥姥端起一杯一口飲下,剛從嘴里喝進去卻又從眼睛里流出來,原來酒并不好喝??赡芾褷斪類鄣牟皇蔷?,而是釀酒的人吧。
兒時的記憶綿延得像一條古巷,巷里的煙雨都飄著酒香,聞醉了石板路和青苔泥墻。紅傘下你帶笑的模樣,是我老去對月斟酌的陳釀。這條巷越繞越長,我沒法回頭甘愿迷路在時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