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看到一個講年輕人的段子:快三十的人了,仍然像20出頭的小伙子一樣半夜打游戲,約會穿T恤,偶爾小火煮鍋泡面陶冶情操。人家問保持年輕的秘訣是什么,總是笑而不語:快三十了,賺得跟二十歲的時候一樣多,能不年輕么?
中國的這代“年輕人”通常被分為80后和90后;在美國,人們將1980年至1995年出生的這代人叫做“千禧一代”;英國和澳洲則把他們叫做“Y一代”。他們精通科技,伴隨他們成長的是手機、筆記本電腦、因特網,以及運動型多功能車。
在德國,他們是“也許一代”,在日本則是“那旮旯族”,這兩個地方的年輕人都得名于朝三暮四,不定性。“我們就像是在一個充滿機會的森林里夢游,由于選擇太多,反而不知道該做什么,給“也許一代”下定義的德國記者杰格斯寫道:“我們想在一個地方安定下來,同時不錯過別處所有的一切。”
總之,這代人是不缺外號的,而這些奇奇怪怪的外號多少也能反映出各地年輕人面臨的狀況。最慘的可能是25歲以下年輕人失業率徘徊在50%的西班牙,這代年輕人直接被叫做“沒沒一代”,他們既不上學也不上班,成天待在家里無所事事。
為什么年輕人越來越窮?深層次的原因很多,一個很重要的原因,是勞動的回報永遠跑不過資本的回報。
舉一個直觀的例子,買房。如果你是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,每月拿著幾千塊錢的收入,然后租了一套公寓當中的一個單間,而這套公寓可能價值上百萬,你是否會有一種挫敗感——什么時候才能買得起房?你工資的增幅,恐怕很難趕上房價的增幅。僅此一種財富分配上的差異,就足以拉開代際之間的收入。這樣的難題,并非中國獨有,全世界皆是這樣。
所以,當你感到自己是一個loser的時候,不要傷心,不要害怕,因為天下青年一般擼,全世界寶寶一般苦。誰的青春不迷茫,或可聊以自慰。
交勘園林 唐海珍